Print service provided by iDogiCat: http://www.idogicat.com/
home logo





Home > Finance > 财经文摘 > 顶级富豪的原始恐惧和成功原动力

顶级富豪的原始恐惧和成功原动力

中国读者对《福布斯》、《财富》和《商业周刊》主导的"排行榜"已经开始习惯,甚至成为公司业绩的衡量标准之一。《福布斯》的"富豪榜"、《财富》的"全球企业500强"和《商业周刊》的"全球最佳品牌100强"都成为人们心中基准式的排行。

2006年,在英国《金融时报》连续第二年推出的全球富豪榜,《金融时报》说,在这个榜单上,全球共有25位富豪上榜,他们的总资产超过3200亿美元。

顶级富豪不仅仅象征着富有,还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功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名流巨贾不仅演绎着令人咋舌的创富神话,而且神奇地重塑着人们对于财富的态度和感受。

伦敦城市大学教授斯蒂芬·黑斯勒2000年出版了《超级富豪:全球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新世界》一书,描绘了富豪们无法进行反驳的事实。黑斯勒说:"以往,富豪们通常植根于一个国家,对祖国留有一些忠诚,但是现在他们是全球经济的操纵者,更加可以为所欲为了。"他认为这个趋势还在加强。

的确,"胸襟"是我们要从商界领袖身上寻找的东西,特别是对于那些极端富有、不再需要为日常生计问题而操心的人---他们的雇员被这些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来。

可是无论如何,人们还会认为他们是无情的。倒不是那些大人物们没有注意到开明和耐心的重要,只不过这项任务往往超出他们的能力所及。好莱坞显要人物山姆·戈德文就曾这样说:"我不希望身边都是些阿谀奉承的人,我需要能讲实话的人,即使他们这样做的代价是丢了饭碗。"

马士洛理论

当你走进一个亿万富翁总裁的办公室,最明智的是,你应该事先知道你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士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可以指导你。马士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超级富有的人要每天持续工作,即使他们真的没有必要如此。

马士洛说,在最基本层次上,人们需要安全:食品、水、栖身之地和归属感。这些需求提供了生存的基本动力。但这些需要一旦满足,将不再能成为动力。此刻,人们有了其他更高的需要:受到尊重和尊敬,不管是来自别人还是自我欣赏。

最后,大家去寻求马士洛所谓的"自我实现"。弄清楚你的老板目前处在什么层次,你才会知道怎么让他(或她)开心。

富豪的"原始恐惧"

罗布·戴维是英国一个名为"鱼之水"的咨询公司的执行总裁,他认为外表光鲜的富豪们都有自己心灵上的弱点。"许多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始恐惧:他们害怕贫穷和不被人爱---正是这些促使他们奋斗。"

"比尔·盖茨惧怕什么呢?他害怕被人超越,微软已经成长为一个控制全球的大公司。

所以,当google从微软挖走李开复的时候,微软反应是那么强烈。"

"自我实现"

记者出身的出版商安德鲁·尼尔曾在媒体大亨默多克身边工作多年,1996年写作出版了《全面公开》一书,披露那段岁月。

"默多克总是独断专行,只要他打定了主意,其他人最好闭嘴,并立即执行。"尼尔说。1997年英国大选的时候,默多克决定支持布莱尔,他手中掌握着在英国发行量相当大的《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那只是默多克一个人的想法,采编人员没有发言权,大家都十分不满,但是他们不能发表意见。"尼尔称,他的辞职导致了他与前老板永远无法弥合的决裂。"如果你自己主动选择离开,你可能会面临他的敌意。可能他不喜欢在自己还没来得及炒掉员工的时候,人家就跳槽了。"

对于家具业精英宜家公司的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而言,他身上散发着某种神秘光环。1976年,他在一本书中写道:"宜家的精神就是现实主义,它们简单、朴素,就如同宜家的员工,他们在我们的仓库、办公室和卖场随处可见。"

在宜家工作就必须信守它的企业文化,经理们出差在外要入住便宜的旅店、购买经济型机票,简单被当作终极目标。

不论是默多克还是坎普拉德,也许他们同马士洛的"自我实现"还有些距离。那么沃伦·巴菲特又如何呢?他是个把任何事情都"化繁为简"的人,包括他的衣着、饮食和言论。虽然是一个老到的投资家,但是他从不迫使手下的高层管理者们做事。

霍华德·巴菲特是沃伦·巴菲特的儿子,如今是父亲公司的管理者,他从父亲那里得到过忠告:"我记得自己11岁那年,父亲对我说'你需要花30年的时间来建立自己的名誉,但是毁掉它只需要30秒'。他不仅是个好老板,还是个善于思考的父亲。"

被神话了的富豪

有些亿万富翁则是个"无所不能"的化身。墨西哥的卡洛斯·斯里姆对拉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像对待国王一样对待他,"一位墨西哥投资银行家这样说,"他们非常想对他说:"向我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吧'。"

乔治·索罗斯同样是个被神话了的亿万富翁,他的传记作家迈克尔·考夫曼今年年初曾对美国公共广播电台说:"索罗斯的内心很虚荣,毫无疑问,他希望变得十分重要,他曾对我说,如果他能写出一本传世千年的哲学著作,他宁愿放弃所有财富。我的意思是,他的野心可真不小。"

考夫曼出版于2002年的传记《索罗斯:一个以救世主自居的亿万富翁》中找到。书中写道,索罗斯的妈妈记得,当索罗斯7、8岁的时候写过一首诗,把父亲描写成天神宙斯,也许他与天神有着某种联系。

亿万富翁们总是可以变得越来越有钱,而且速度越来越快。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莱斯特·梭罗说:"在尊贵平凡的排序上,财富一直是最重要的指标,而且正日渐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惟一标准。那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应该获得尊重,他们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