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service provided by iDogiCat: http://www.idogicat.com/
home logo





Home > Life > 美国 > 美国富人不夸富

美国富人不夸富

查理士河两岸是美国最古老也最富足的波士顿地区,这块土地现在仍然是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的波士顿财团的发家地。查理士河边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都属美国学费较高的大学,那些穿行其间衣着朴素的人群说不定就是哪个百万富翁。

美国富人的廉价旅程

波士顿大学的二年级研究生约翰·斯特文森也跟着同学们一起穿行在校园中,这个穿着休闲夹克,Lee牛仔裤和“耐克”鞋的少年看上去毫不奇怪,和同学一起出入快餐厅,买打折的商品,圣诞节期间和大家一起疯狂“血拼”只因为这个时候的商品价格便宜。但是他却来自弗吉尼亚州一个爱尔兰裔的富商家族,其家族掌握了数十亿美元的财产。但是斯特文森可不是这么认为的,他对我说,在美国,你看不出街上究竟谁是亿万富翁,谁是打工仔。他笑着比方:“在华尔街走一圈,那些衣着光鲜的,都是在那里上班的工作人员,而穿着随便无所事事的,则都是持有股票的老板。”

在波士顿大学留学的张谌则对此有同感:他曾经和斯特文森还有几名美国朋友一起在中国旅行,行前自然是他安排整个行程,对于他安排的行程,同伴们并不满意,因为这几位朋友只需要一个能够洗热水澡的旅馆,而不是四星级酒店,再三比较了几家旅行社,他们挑选了一家最为价廉物美的。张谌笑着说起一段故事:“在成都的‘巴国布衣’餐厅,我说我来请客吧,他们不同意。他们6个人各自点了一个菜,我也要了一个。吃完后该付钱了,我发现他们其实是各付各的。在峨眉山上住店的时候,大家一起玩扑克。玩了一会儿,其中一位给在座的每人要了一杯啤酒。这种大方让我吃了一惊。啤酒喝完后,另一个人也叫来了服务员,给大家各点了一份饮料。第二天,大家接着玩。有趣的是,昨天没‘请过客’的两位先后也给其他人要了饮料。我明白了,这是一种约定俗成,或者说是一种默契,说到底,还是各付各的。而临走时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主要是小纪念品,价值都不超过50元人民币。”

其实在美国请客吃饭的中国人都知道,即使以年均收入超过3万美金的美国人来说,请朋友吃过一顿50美元的饭,是非常罕见的,虽然这些钱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九牛一毛,但是这种消费观念确实值得中国人好好思考。当然也有两种美国人对钱一点也不在乎,一类是商人,不是公司出钱,就是对你有所求,他们在请客时真是对钱满不在乎;另一类是非主流的美国人,比如亚裔人、拉美裔人,有的和我们中国人一样大方。

美国人的实用消费观

其实美国人的消费观念主要是“务实”。消费品对于美国人来说,够用是第一位,质量是最重要的,至于在哪里买的,什么牌子,多数美国人并不在乎。笔者的教授在第一次到香港旅行的时候,回来也不禁赞叹香港是一个消费的王朝,但是他和他的妻子在香港只买了两件中式服装和一些小商品作为纪念。当笔者问及他为什么不购买亚洲人习惯购买的金银首饰,他笑着说:“对于我来说,金银首饰没有任何价值;对于我妻子来说,只有结婚戒指的价值最高。”

斯特文森告诉我,美国人在西方社会中算比较“奢侈”的了。比起生性节俭的英国人和日本人来,美国人的信用卡常常透支,美国的大学生常常由于借贷过多而不得不刚刚毕业就宣布‘破产’,他们还常常借钱去旅游、美餐甚至赌博。这可能是‘及时行乐’的思想作怪,也可能是一种出于‘务实’的考虑。“但是我们知道自己该怎么花钱,”斯特文森表示,“并不是因为我爸爸有钱,就意味着我有权利花更多的钱。我会计划每一次旅行和购物,不要名牌,而要舒适,还要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情。”斯特文森介绍说,在美国,名牌服装并不意味着穿着者拥有更高的地位和财富,当然名演员除外。他的叔叔,一位来自弗吉尼亚的参议员常年穿着自己家乡的裁缝店缝制的西服,这让许多家乡人感动不已,因此连年当选。

美国社会学家曾经对此有一个评价,美国人消费,“必需品买最好的,不吝啬钱;非必需品买最少的,不浪费钱”。这种消费观念,来源于美国民族的传统本身。从五月花来到北美大陆之后,最早的清教徒们就尊崇不能铺张浪费的教义,他们同时还保留了欧洲人精打细算的传统。尽管北美大陆是一片十分富庶的土地,200多年快速发展的历史让美国成为了“暴发户”。但是这块土地并没有培养出“暴发户”性格的美国人。

圣诞节前是美国商品打折最多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在号称全球最大商场的梅茜百货,从香水到手表,从剃须刀到西服,再从巧克力到饼干,十余层商场的每个角落都贴满了“完美礼物”的标签。这个时候也是与国内朋友之间送礼不同的是,美国人给朋友送礼,一般会保留包装和价格标签,还会附上购物小票。国外购买的商品也是如此。当然这样的礼物朋友如果不喜欢,就完全可以在过完节后拿着小票去换别的商品,或者干脆要求退货。所以每年元旦过后,各大商店退货台前总是排满了等待退换货的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