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service provided by iDogiCat: http://www.idogicat.com/
iDogiCat site logo

主页 > 功夫 > 太极拳 > 子明论拳

子明论拳

作者:陈子明 (1878—1951,陈家沟陈氏第十七代人)

先严讳复元,字旭初,初学于耕耘公,功成后复从仲甡公习新架,故发手能 柔如绵,坚如钢,往来口外数十年,未遇敌手,子明少小侍侧,习闻拳理,兹就 记忆所及者笔述一二,以成本篇,固陋如余,未能道其万一也。

开合与阴阳

动为阳,静为阴,一动一静,即为开合,阴变阳为开,阳变阴为合,此就太极拳之全体而言也。以运化而言,左手领左半身,向左方运化者,开为太阳,合为太阴。右手随之而开者为少阳,合为少阴,右方亦然。刚柔即包于其中,故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两仪者,阴阳也。亦即开合也。四象者,太阳、太阴、少阳、少阴是也。阴阳开合,互相化生,得其极致,则浑元一气,循环无端,变动莫测,是以不明阴阳开合者,即不明刚柔动静之互相为用。偏刚偏柔,不能相济,则去太极拳之根本远矣。又吾师品三先生谓:「练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谓拳,其妙处在互为其根而已」,有一诗云:「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果能识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又云:「阴阳无始亦无终,往来屈伸寓化工,此中消息其参透,太极只在一环中」。

运化转关

运化为转关之先机,关即人之周身六节,故转关亦曰转节。凡初学之人,多尚拙力,而无灵劲,故以运化去其滞气,使转关达于虚灵,盖虚灵则有以聚,灵则有以应。虚者集,灵则感;集者静,感者动;起落旋转,开合变化,不能离乎运化转关。所谓运化转关者,即由柔筋活节,而至接骨斗笋,苟不如此,即不足与言动静之虚灵者也。

虚实

太极拳动静瞬息之间,无不有虚实。故其练法中之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以举足为虚,落足为实,向左则左实,向右则右实,前进则后虚,后退则前虚,倘虚实不分,必犯抽脚拔腿之弊,精而求之,则一处有一处虚实,练时如是,对待敌人时,亦复如此,彼虚则我实,彼实则我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临敌乘机,切勿拘泥定法,斯为得其要谛。

变化

变化者,有一手之变化,有一着之变化,有一势之变化,然无论一手、一着、一势,其变而能化,皆由简单渐至详密。以开合为一手之变化,以转关为一着之变化,此即上传下接之义。惟身法、步法,旋转紧凑,方向之变,皆属一势之变化也。由开展至于紧凑,切莫逾乎范围,乱其顺序,自能积手为着,着合为势,势联成套。始练似觉有界,久练功夫娴熟,自能豁然贯通,运转自如,千变万化,随心所欲矣。

步骤

先哲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无深浅之别,先后之序,即是失却根本,无论教者本领若何高强,学者定不能艺超于众。故练太极拳术之步骤有三层功夫:第一步,学时宜慢,慢不宜痴呆。第二步,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第三步,快后复慢,是为柔,柔久刚自在其中,是为刚柔相济。教者必由是而教,学者亦必由是而学,则庶乎无差忒矣。

练太极拳术者,固愈慢愈柔为好,不宜用力带气,又必须知至何时可以换劲,及慢至何时可以速,柔至何时可以刚,此于教授之责攸关,宜从事解释其发端而至于究竟,继则实施于法,俾易知用途之次序,为入门之阶梯,如能预定进度,因人施发,使学者精神焕发,兴趣环生,自必易得门径,进步迅速。

腰裆之开合

练太极拳者,对于腰裆两部之要点,不可不知,一开一合,一动一静,腰裆各有专注,且贵互用,故宜分析明白。

腰之要领曰﹕拧腰、活腰、塌腰。

裆之要领曰﹕松裆、合裆、扣裆。

拧腰时,裆须扣,不扣则散。活腰时,裆须松,不松则滞。塌腰时,裆须合,不合则浮。凡塌腰合裆者为蓄劲,活腰松裆者为柔劲,惟出劲时须扣裆拧腰。兹以各势各着说明之:如拳式中之掩手捶、披身捶、青龙出水、肘底看拳、 闪通背、青龙戏水、二起式、踢一脚、蹬一跟、小擒拿、抱头推山、前招、后招、野马分鬃、玉女穿梭、摆脚跌岔、十字脚、指裆捶、真龙搅水、摆脚、当头炮等,均属扣裆拧腰。金刚捣碓、懒扎衣、单鞭、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收式、合式等,均属松裆合腰。

凡姿势成时裆宜合,腰宜塌,其义主静,即本着已停,下着未作,虚灵劲预蓄其中,动则必变必发,故其功效无量。其时间及所趋方向,不可预定,遇左则左应,遇右则右应,上下、前后、刚柔、缓急、轻重,悉如之。

太极拳之圈

闻诸先岩,太极功夫,以没圈为登峰造极,非一蹴可几,必须循序渐进,由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没圈,复以内劲为其统驭,联贯变化,运用神妙,技至于斯,形式上无从捉摸之矣。

太极拳要点

余缀父师之言,成太极拳要义三篇,又恐初学者,不能得其要领,不嫌烦复,谨举其要点,以为初步研究者参考。

一、性质:太极拳之性质,吾师品三公虽言:「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运化无方」,此言成手时之功夫也。初学宜以自然柔活为主,柔宜松,活宜领,柔而不松,活而不领,即不自然,安能致坚刚于将来哉﹖

二、方法:太极拳之方法,其最主要者为:「虚实开合,起落旋转」八字,初学宜辨别清楚。

三、程序:习太极拳之程序,须先慢后快,快后复缓,先柔后刚,然后刚柔始能相济。

四、姿势:动作停止时之架式曰姿势,太极拳姿势之要领,不外乎手领眼随,身端步稳,肩平身合,尤须注意顶裆两部之劲,无使有失,否则必致上重下轻,周身歪斜,站立不稳之病百出矣。

五、动作:太极拳之动静作势,纯任自然,运化灵活,循环无端,要知其虚实开合,起落旋转,俱从圆形中来,凡初步入门,以大圈为法,始则柔筋活节,进则接骨斗笋。学者诚明乎此,身作心维,朝斯夕斯,精而求之,进步自速。

六、呼吸:呼吸调气,足以发达肺部,若于早晨呼吸后,练习拳术,或在练拳时有相当之呼吸,随其动静吐纳以调气,则筋肉与肺部,必同时发育,自无肺弱之患。

七、精神:太极拳之精神,以虚灵为极致,初习者固不能达此境界,然能守所举要点,锲而不舍,久久自能水到渠成。

八、周身相随:四肢百骸协同动作,此谓之周身相随,故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九、变着转势:太极拳之变着与转势,原属两解:一、前着已停,下着未作,其中间之动作成一势名曰变着,如懒扎衣下练之右合式,又如搂膝拗步下练之右收式,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前之两个左收式,均为变着。二、此着一停,要作下着中间之一动作,名曰转势,如单鞭以下之左转,又如掩手捶以下之右转等动作,均属转势,切须辨别明白。

十、身作心维:语曰:“口诵心维”,读书且如此,况习武乎﹖故身而作,心而维,实属最易使人进步之一法。太极拳之身作心维,至要者曰:身宜作其圆活,心宜维其虚灵」。

十一、无贪无妄:习太极拳最忌贪多,尤戒妄动,凡运用与姿势,均须求其正确,庶练成后不致犯病,而精进自易,若贪若妄者,成就终鲜,此弊初学,十九难免,切宜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