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service provided by iDogiCat: http://www.idogicat.com/
iDogiCat site logo

主页 > 功夫 > 形意拳 > 攻防合一的“虎抱头”

攻防合一的“虎抱头”

形意拳经典拳论有“四象”之说,四象者,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也。

关于“虎抱头”,有些人认为是“虎豹头”“抱”是“豹”同音相误,并指出只有“虎豹头”,才能与“鸡腿、龙身、熊膀”相提并论,且振振有词:形意拳象形会意,模仿动物,腿模仿鸡的腿,身模仿龙的身(龙并不存在,取其升降起伏、左右旋转),膀模 仿熊的膀,头模仿虎豹的头。此论表面看来,似乎正确,其实并不懂“四象”之真义,不知“虎抱头”的真正含义。

“虎抱头”是一种动作形态,即老虎扑食时的双爪前伸头前,合围抱头之态。武术就是仿虎豹等凶猛野兽的打法,整体出击,瞬间爆发,并非只是简单的外形模仿,而是内在机制本质上的模仿。人们在中影视中看过老虎跃起扑食时情景,老虎在扑食时,绝没有张嘴就咬的动作,而是 先“扑”倒对象,然后再“咬”,即使是最弱的动物羊也是如此。因为再弱的动物在临死之前,也会本能的拼死反抗,如老虎张口即咬,很有可能受到其反抗伤害,对虎头造成威胁。因此,老虎扑食,双爪合围头前,既是有效防护,又是有效进攻,可谓“攻守合一”“虎扑”打法成为真正武术的打法,道理也在于此。当然,老虎是四肢履地动物,在通常行走或逼近扑食对象时,是很难看出“虎抱头”的状态(其实本质上仍是“虎抱头”状态),只有在瞬间扑食时,一跃而起,扑向猎物,“虎抱头”才能明显看出。

“虎抱头”也就是护保头,保护头。在技击中,头为攻击之首要目标,头部被制,大势已去。不懂护头,岂可奢谈技击入门之道。一切技击实战,首先就必须护头。武术是整体力的动作、发放,所以便不可简单地象拳击那样松肩垂肘单纯地护头,而是肩撑肘横地来“抱”头,这才是“虎抱头”之真义。

为了体验“虎抱头”,诸位技击同好可以用猫来作试验。猫可以说是小型的家养的“老虎”,虎是猫科动物,虎与猫的运动机制完全相同。技击者,平时要多观察观察猫的一举一动,看它如何行走,如何扑鼠。你拿一根小棍去戳猫脸,猫会本能抬起前爪置于脸前,搭在棒上,以身带爪,运转克化戳向猫脸的小棍,使小棍根本戳不到脸。即便你用假动作也不行,因为猫始终处于“虎抱头”状态,猫爪不会盲目舞动,犯招架之技击大忌。真正的武术决不能象武打片那样的打法。“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几十下”,这是真正武术的经验之谈。

虎抱头有单虎抱头和双虎抱头之分。形意拳三体式为单虎抱头,即前手置于头前来“护”头“抱”头,后手置腹前来“护身”“抱身”。这种单虎抱头对传统武术倒能适应制敌,但对拳击的快节奏打法就极不适应。因此,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将形意拳的传统单虎抱头改为“双虎抱头”。王芗斋先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发现:即使掌握传统精华的实战名手同国外搏击明星对阵也极不适应。当时有一经验丰富功夫老道者,发力便可将对方击倒,测试拳力时,一记崩拳竞将测力器打满致损。但他同世界拳王英格交锋时,开始还能以三体式稳稳对敌,但英格初发拳时皆为虚点试探,待到其突然发力时,英格便迅速跳开,紧接着,英格频频跳动,虚实兼发,这位老手竟本能地随之招架颤动,肩架刚遭破坏,英格便发起了连珠炮般的猛攻,他同样被击中头部,虽然一拳击中英格腹部,已威力大减,反而落败。芗斋先生首先意识到自己原传三体式的后手太低,置于腹部发拳离对方距离也太远,而前臂也不适应拳击虚实无定频率和节拍速度。所以他先把三体式的真传加以提高,将两手抬起先护住自己的头部,这就为保持整体力增加了难度,把沿习多年的“手不离肋”原则改为直接从护头的肩架发力。不护头的打法是危险的打法。单虎抱头因为只有一手护头,所以逐渐被双虎抱头代替,以适应激烈凶狠的现代搏击。中外实战武术,基本上都采用双虎抱头式,严格说来,只有真正中华武术才是采用真正的双虎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