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service provided by iDogiCat: http://www.idogicat.com/
iDogiCat site logo

主页 > 功夫 > 形意拳 > 武林名门尚芝蓉 > 第十一章 同门树碑

第十一章 同门树碑

尚芝蓉于一九八五年春出任乐陵武馆教师,由于学生众多,终于有了一些可以自已支配的钱,便于当年暑假,应张秉仁的邀请,带了两个徒弟前往天津。老师侄见到小师姑,悲喜交加。叙述往事,尚芝蓉始知师兄刘华甫早已做冥府孤魂。刘华甫中年丧妻无嗣,晚年鳏居,备尝人情炎凉。张秉仁不忍睹师父凄苦,接到家中赡养,直到师父去世,为之送终。尚芝蓉闻之,深为师兄逝去而伤感。张秉仁继而又道:“算命先生皆谓我只有五十寿限,如今我八十健在。这三十年的寿命都是师爷给的。”言毕,哈哈大笑。

尚芝蓉从天津回到乐陵的第二年,一九八六年春,山东省城济南成立形意拳研究会,特聘尚芝蓉为顾问。

是年夏,尚芝蓉又前往北京访故旧,接待她的是刘华甫的另一徒弟马锡惠。马锡惠从师刘华甫,不曾在尚云祥跟前学艺,因此并不认识尚芝蓉,乃是经天津的师兄张秉仁介绍,始知小师姑将驾临北京,欣喜若狂。马锡惠是时正在发售录音带教授形意。在他的录音带教材中,尚氏形意、孙氏形意、宋氏形意、应有尽有,但他本人只承认自己是尚氏弟子。师姑驾临,他始知这位师姑竟比他小近二十岁。他遵照形意门派规矩,仍是执礼甚恭,对尚芝蓉说:“您虽自幼在北京长大,但时隔多年,城貌多有变化,寻路问道,甚有不便。不若我将同门都请来,在我家中小聚。”于是,他一下请来二十多人。其中有尚芝蓉叔伯师姊孙剑云,孙剑云乃是尚云祥叔伯师兄孙禄堂(46)的女儿,早年北平女子大学毕业,是时正在北京推广孙氏太极。此次是俩位师姊妹平生第一次唔面。

其中还有许笑羽的两位徒弟。许笑羽英年早逝,其时在尚芝蓉未回乐陵之前。他的两位徒弟这次也是第一次认识师姑。

在座的门人中唯有师侄赵砚波是尚芝蓉昔日所熟悉的。赵砚波从师赵克礼,在尚云祥去世后,一直随同尚芝蓉,李文彬练功。后应聘去一学校做武术教师,交给他二十多个学生,他一一指教,一课下来,他忙的不亦乐乎,却还未能将学生逐一教完。晚间去请教师姑:“您做教官,那么多的女警是如何训练的?”尚芝蓉告诉他如何列队,如何施口令使动作整齐划一。赵砚波如法试之,此后教练学生轻车熟道。如今两人谈起此事,仍拊掌大笑。赵砚波亦长尚芝蓉约二十岁,如今蹒跚而不能行,命徒弟用轮椅推来见尚芝蓉。

尚芝蓉专程去拜望大师嫂——陈子江的妻子。这位陈师嫂居然也是一位老寿星,是年自称九十岁,满口牙齿一棵未脱,思维清晰,行动自如,只是耳背,与之说话须大声呼喊。她拉着尚芝蓉说:“小师妹,幸亏你们全家走了,若待在北京,必全家遭殃。红卫兵闯到我家来,将全部兵器抄走,拉你师哥和我去扫大街。每天从北新街一直扫到铁狮子胡同。幸亏我多报了十岁,否则每天工作量会更重。”

据陈师嫂说,“文革”之前,中共中央要人康生(47)和聂荣臻(48)都曾向陈子江学习形意。待“文革”开始,陈子江夫妇扫街时,聂荣臻甚为不平,却又无可奈何,曾有一次裹着大衣,悄悄踱到正在扫地的陈子江身边,低声安慰数句,旋即离去;是时康生已炙手可热,他一句话便可保护陈子江,但他始终不曾露面。此史实无从查考,笔者姑妄记之,幸诸君姑妄闻之。

同年,李文彬派弟子吕太敏来山东为尚芝蓉拍摄拳照。是时李文彬正在准备撰写拳书,此前曾写信给尚芝蓉谓:“我这五十年都在研究形意拳如何找劲(即发功),很多套路都已记不得了。”尚芝蓉命玉珍为之画图,寄往东北。但拳术绝不是*图形和文字所能解释清楚的。因此,他派吕太敏前来拍照,并嘱吕太敏向师姑学习五形刀和连环枪。吕太敏在乐陵居住五,六日,执照片和所学技艺回东北复命。

中国武术界历来是师徒相传,形意门派尤为严格,弟子(即门生)和学生界限分明。欲做弟子必须行师徒大礼,此后须潜心学艺,终生习练不缀,亦当尽人子之义;学生则随来随往,无立志终生习是艺者,亦无须象弟子一样孝敬师尊如父母,故非弟子亦难得真传。在中国强调意识形态的年代,拜师收徒被视为封建宗法残余,属于严禁的范畴。随着思想钳制放松,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做尚氏弟子而以为荣。是时,少林弟子已誉满天下;王麻子剪刀(49)还要锻上“正宗”两字,以免鱼目混珠,尚芝蓉的徒弟自然也都希望自己能拜师正名。在尚芝蓉由北京回来的第二年,一九八七年春四月,尚芝蓉的一些早期学生坚决要求行师徒大礼。于是尚芝蓉根据传统习惯,就近请来了济南的师兄韩伯言来主持,众学生各具门生帖请存查照。此次共收弟子十四位。王少英也赶来拜师,是年他已年近半百,被立为大师哥,但功夫多年荒废,不及李文军生龙活虎,风华正茂,且李文军帮助师傅建立武馆功盖众徒,遂被众师兄弟推为掌门人。

是年暑假,尚芝蓉带领女婿刘俊峰去齐齐哈尔拜望师兄李文彬。是时,李文彬任会计师,书法、绘画、武术都已造诣颇深。昔日师兄妹学艺时,尚芝蓉适在豆蔻年华,李文彬不及弱冠,如今都已子孙绕膝。能侥幸活到今日,感慨颇多。谈起学艺,李文彬唯恨从师太晚,叹曰:“此生只挨过师父两次打,一次是被打上七层台阶;一次是在大殿中,被师父一掌打得在空中转个弯,倒在侧面的一张床上。我能将人发出丈外,却不能象师父一样将人打得飞上台阶,或是在空中转弯。五十年来,我都在找这种‘劲’,却始终未能找到。看来,还是挨师父的打少了……”李文彬此次邀请尚芝蓉前来,是商讨合著“尚氏形意拳械抉微”一书。师兄妹互相补遗,终使是书完成。是书被收入“中华武术大观”丛书中,由南粤出版社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

翌年,一九八八年,李文彬倡导集资为尚云祥立碑。捐资者达壹佰肆拾余人,共集资金两万元(当时的两万元还很值钱)。当年八月二十四日在乐陵举行立碑仪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门弟子和亲朋好友百余人,地方政府亦派员参加。碑最初立在乐陵市中心,上覆一亭保护(此后因城市改建,石碑移至形意武校院内)。正面碑文为“尚云祥武林大师记念碑”。背后铭文,汉隶寸楷:

武坛巨擘,形意大师尚公讳云祥,字霁亭。山东乐陵人。一八六四年生,一九
三七年逝。自幼慧颖强识,好武功深。学形意,得李存义先生心传。因酷暑严
寒赤脚练功,蹚劲触人即飞;落步方砖龟裂,膺得铁脚佛之美誉。又得郭云深
先生厚爱,崩拳精绝,名贯武林。虽博通百家,却专攻形意,穷其奥妙。盛名
绝技更扬于海外。先生忠义感人,艺高德重,曾降大盗康小八,京畿传颂;刃
扫八国联军,为炎黄雪恨;教二十九军大刀,痛杀日寇,为华夏扬威;以武会
友,从不伤辱,使鹰爪力、铁沙掌、铁罗汉、千斤鼎(50)特技豪强,手输心
折。先生廉守清贫,恩传绝艺,张子江请出不就,权贵聘之弗许,闭门授艺,
轻财育英。尚德精武,诲人谆谆,使门生从平凡技术中得悟三昧,从奥秘拳理
中得识方法。所传功劲,无一不是失传之秘;所教拳械,更是人们向往之精华,
因之桃李芬芳,人才倍出。伟哉!劭德武林,菁英形意,师表技艺永传。特镌
珉纪念,千古缅怀。

己巳岁门生韩伯言李文彬撰并书

由于这篇铭文,还曾引起过一场兄弟争文的趣话。

当时拟撰这篇碑文时,李文彬主张用白话,韩伯言主张用文言。李文彬认为碑文之功用乃在于缅怀先贤,启迪后进,今人多有不识古文者,文言铭文难以感动时人,教育后人。而韩伯言则认为,白话文繁冗,用字甚多,碑文面积有限,字多碑小,势必缩小铭文字体,日久风化则铭文不清,又何谈启迪后人;何况铭文须讲究书法,多用繁体字,不识古文者,自然不识繁体字,徒用白话又何益。

俩人意见相左,李明让已于去岁逝世,在世的师兄弟除他们俩人之外,只有师妹尚芝蓉了,于是俩人均请师妹尚芝蓉支持自己的意见。尚芝蓉说:做文章的事我不懂,只有仰赖两位师兄协商处理。

于是两位师兄弟便书信往返,激烈辩论,各执已见而不相让。俩人本都生性倔强,且均到晚年,性情急燥,几次书信往返未能遂己愿,便情不自禁,怒而相詈。韩伯言说李文彬:投师时师傅已生病,当年师傅便仙逝,他能学到么儿玩艺儿。李文彬则说韩伯言: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两人气无处泄,便都对着师甥女玉珍大发脾气,玉珍虽位居晚辈,但由于自幼与姨母和师舅甚熟,故被视为子侄辈中最为可信任者,姨母与师舅有重要事委托她,生气也拿她来泄愤。玉珍一看两位师舅动了真怒,顿时慌了手脚,急忙请出姨母尚芝蓉来调解。尚芝蓉原本认为自己文化不及两位师兄,树碑立传本属文人所主,一切依赖两位师兄定夺。不料为父立碑,两位师兄竟然热心胜过自己,以致争论失和,不得不由她亲自出马。于是她频频往返济南,又命玉贞频频寄柬东北,恳请两位师兄息怒。

幸韩,李两位均系明理,识大体之人;且彼此本无私怨,均因情系师傅,热衷过甚,现经师妹出面调解,遂息火谦让。这篇碑文也就折中而处理,采用了如上半文半白的文体,由李文彬执笔撰文并书写。李文彬书法甚好,铭文采用汉隶,古朴典雅。

事后,两人均有内疚,自觉言之过火,语出无稽。李文彬实乃从师三年之久,师父方才逝去。此后他一直和尚芝蓉在大师兄刘华甫的带领下练功。直到尚芝蓉搬到瓦碴胡同,师兄妹仍常在一起研究武术。并且此生练功不辍。尤其在形意发劲方面得悟极深。晚年推广形意成绩卓著。而他在教练形意方面更有独到之处,以分解动作,使初学者极易入门,授徒人众。韩伯言只图骂的痛快,不意委屈师弟大才,殊深后悔。

至于韩伯言,确实出生富室,然他一生坎坷,几经生死。而他的多才多艺,更是熟人尽知,他不仅精通法律,古文甚好;他的形意拳,据尚芝蓉说在朝阳大学那批学生中,他是最好的;而且吹拉弹唱无所不懂。他对工尺谱(51)的研究精湛令人咋舌,曾查出红楼梦中一曲工尺谱中的笔误,撰文投载于红学研究刊物,竟使得一位古谱音乐研究者大为惊愕,专程赴鲁,面叩请教。李文彬冷静之后,亦觉自己日前所言甚为对师兄不敬,深以为疚。

两位耄耋老人一时动怒,只图骂得痛快,以至言过其实,兄弟蒙辱,事后深悔不已,均不承认曾有过如是失言,以求同门相敬相爱。但以上话语却已在韩,李两人弟子中广为流传。有幸两家师父都已和好如初,弟子们只是将此做为同门长辈尊师佳话谈论而已。

为尚云祥立碑后,不足两月,芝香也随父魂兮西去。她和母亲一样长寿,享年恰是虚龄九十。她在临去世前两年,已出现老人记忆糊涂状态,以至连女儿、侄、孙都分不清,但将女人唤“妹妹”。尽管她百般阴差阳错,唯独不会将尚芝蓉认错。可见姊妹俩同甘共苦数十年,老人一切可以舍弃遗忘,唯独不会忘掉小妹。除了这类似小儿的稚傻之外,芝香也一如其母,无疾无恙,轻松瞑目。

史实、人名、名词注释

(46)孙禄堂-——名福全,禄堂为字,直棣保府完县人。清末民初之武术家。习形意、八卦与太极。今日流行之孙氏太极即其所创。[辞海]

(47)康生-——原名张宗可,字少卿,山东胶南人。一八九八年生;一九二四年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社会部部长、情报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文革期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组组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简称“中央文革”)顾问;一九七五年病死於北京。一九八零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48)聂荣臻-——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四川江津人。一八九九年生;一九一九年赴法勤工俭学,就读比利时沙路瓦劳动大学工程系;一九二二年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一九二五年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司令、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一九九二年病逝於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49)王麻子剪刀-——中国生产的著名品牌剪刀,历史悠久。据说以创业人王氏面部有麻子而得名。[作者]

(50)鹰爪力、铁沙掌、铁罗汉、千斤鼎——昔日北方武术界之武师,人多奉以绰号。鹰爪力、铁沙掌、铁罗汉、千斤鼎均昔日武林名骁。碑文引用绰号而隐其姓氏,以爱同道之美誉也。[作者]

(51)工尺谱-——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约始于隋唐时代。今除少数古谱研究者或民族乐器演奏家,世人多已不识。[辞海]

补充说明:“尚云祥武林大师纪念碑”碑文无标点符号。为便于读者阅读,文中引用碑文之断句与标点符号系作者所加。

Prev -- Next